2月13日下午,中國醫師協會發起的2017科教論壇邀請了美國洛杉磯南加州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喬人立教授做了關于國際??漆t師規范化培訓講座。喬人立教授分析了中美兩國醫學教育的差距,并尖銳指出,國內八年制醫學院畢業后應該直接授予醫學博士,至少,也應該在住院醫規范化培訓完成之后獲得醫學博士學位
喬人立在北京出生成長,大學畢業后前往美國接受專業培訓并成為醫生、醫學院教授,他表示他已經把美國全套的住培、專培的路走了不止一遍。在美國行醫多年,他在美國呆的時間已經比在中國還要久,但如今他為了配合國內的專培工作,在國內花的時間比在美國還要多。
促使喬人立教授投身國內專培工作,源自于2005年他經手的一個病例。這位病人是中國南方某城市的48歲男性,咳血10個月,影像檢查顯示肺部有大塊陰影,但在國內反復治療10個多月,情況時好時壞,最終轉到了美國喬人立教授處。
喬人立教授當時帶著一個專培生,在美國帶專培生接診病人,要先讓專培生說一下診斷意見。喬人立教授表示,如果考過美國的專培考試,這實際上是一個很簡單的病例,因為肺大塊陰影,反復治療了10個多月,已經排除了腫瘤和結核,實際上就是放線菌病。
如果腦子里有了放線菌病的概念,帶著這個概念去研究病患,喬人立教授表示就像做科研有了假說一樣。因此這位專培生很快就按照步驟找到了硫磺顆粒的佐證,并通過進一步病理檢查,找到了放射菌絲,診斷清楚之后,也就知道了為什么在國內治療總是反復發作。因為放射菌病按照規范化治療要連續使用抗生素12個月才能根治,但在國內最長的一次治療也只有6周。
通過這個病例,喬人立教授思索,為何這個病人在國內輾轉多家著名醫院經多位著名醫生診治,都沒能確診,但在美國一個第二年的專培生一周內就明確診斷了。經過思索,喬人立教授認為,中國任何一個三甲醫院硬件設備都只會比美國強,病種數量也比美國多得多,中國醫生看的病人也更多,但談到醫學教育差別就出來了,從醫學院教育開始差別就存在,到了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時差別更大,而最大差別在于??漆t生的培訓。在2005年美國專培已經進行了幾十年,而中國還沒有專培制度,這是有和無的差別,中國要消除這種差距,就要從差別最大的地方著手,做多少就會有多少收獲,因此喬人立教授當時就想把專培制度帶到中國。
對于??漆t師規范化培訓,喬人立教授表示這并不是多么高深莫測的事情,只不過是按部就班的按照計劃方案培訓醫生,只要中國能夠把制度建立起來,至少就不會比美國差。
喬人立教授指出,醫學教育必須是精英教育,美國醫學院錄取率和畢業率分別為3%和98%,這個數據比哈佛大學還要高很多,哈佛大學的錄取率和畢業率是8%和82%。喬人立教授說:“醫學教育不管怎么變化,但有兩點不會變化太大,一個是培訓過程規范,一個是結果同質,這兩點美國都做的比較好?!?/p>
喬人立教授還指出,中國應該徹底改革醫學教育與學位銜接現況,目前中國對專業學位與學術學位不加區分。喬人立教授坦言,一旦醫師培訓實現規范化后,臨床研究生的學位實在沒有繼續存在必要,對學位的盲目追求肯定會阻礙規范化培訓的健康發展,因為這樣會讓規培學生無所適從,既讓他們進行規培,在將來的提升上又必須有學位,這就等于套上了枷鎖。
因此喬人立教授建議,國內八年制醫學院畢業后應該直接授予醫學博士,至少,也應該在住院醫規范化培訓完成之后獲得醫學博士學位。而規范化培訓的目標就是為了培養主治醫生,因此完成規培應該是聘用主治醫生的必要充分條件。
此外,喬人立教授還表示,國內應該取消主任醫生的稱呼,主任是行政職稱,主治醫師就是醫療的獨立決策者和責任的獨立承擔者。而作為學術職稱的教授也應該由醫學院授予,而非醫院授予。